第七十一回 正文大结局 (第5/5页)
御前,接受顾命,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并有遗诏为证。 隆科多早已投效胤禛,二人关系甚为亲密,其口述不能为信,然遗诏上却是康熙字迹,哪怕仍有疑虑,苦于没有证据,只得尊胤禛为帝。 胤禛以书法见长,模仿康熙的字迹,也未必没有可能。尤其尤其他明明是这般的惜命,既然病得这般重,如何没有召来任何太医为他诊治。 胤禩怀疑他并非寿终正寝,也从中获得了这个灵感。 这一道圣旨发下去,胤祺、胤?、胤祯等人是立刻就跪下,只有胤祉、胤禛还有些不可置信,但有康熙的诏书为证,又有梁九功、魏嫔等人证,尤其那护军营的统领魏景轶,乃魏嫔的嫡亲弟弟,他的话,很有说服力,任是再不甘心,也只有乖乖地跪下。 胤禩登基,尊养母惠妃为皇太后,已故生母卫氏也被追封。荣妃、宜妃、德妃均为太妃,可以随亲子出宫颐养天年。荣妃只有胤祉一个儿子,自然去他府上。宜妃有胤祺、胤禟两个儿子,但胤禟出门在外,就去了胤祺府上。德妃有胤禛、胤祯两个儿子,胤禛为长,但她去的反而是胤祯府上。胤禛与她关系疏远,也没有计较。 胤禩即位后,为避名讳,众兄弟本应讳“胤”字,但胤禩并不看重这些,下旨免了这项事宜。 除了封赏有功之臣,众兄弟都有所封赏,胤祉、胤禛、胤祺、胤禟,早已是亲王,不能再进爵。其他兄弟,胤佑、胤?、胤祯为亲王,胤祹为郡王,胤禑、胤禄、胤礼为贝勒,胤祥也被胤禩释放,将他加封为贝勒,委以重任。 安郡王岳乐的爵位也被重新册封为亲王,并将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明确颁行。称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这个殊荣可不是人人都有。 大清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况下,因恩封爵位者多属世袭递降,一直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 因为功封王爵者才可以世袭罔替,因皇后的关系,加封安亲王无可厚非,竟直接封了个铁帽子王,玛尔珲怕睡觉都要笑醒。 这么多兄弟,虽然封了亲王的不在少数,但只有胤禟和胤祯封了铁帽子王。 胤禟子孙世袭忠亲王之爵位,胤祯子孙世袭毅亲王之爵位。 胤禟出使俄罗斯,并不代表两国休戚与共,相反,彼得皇帝野心勃勃,一直对大清领土虎视眈眈,胤禟不能坐视不理,胤祯更是主动请缨,请求出征。在俄国频繁侵犯漠西蒙古时,便是由胤祯带兵前去增援,他整顿军务军纪,雷厉风行,是个难得的将才,康熙交办的事情,无论巨细,均良好完成,康熙时不时在奏折中加以赞赏。如今胤禩登基,对胤祯更是恩宠有加,胤祯也感恩报德,与胤禟高度配合,默契十足,也立下了不世之功,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无可厚非。 但安亲王这顶“铁帽子王”,真的就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安亲王在世时,也立了不少功劳,但康熙在位时都没有加以褒奖,时隔多年,竟然还能获得如此殊荣,让人怎么想都同皇后有关,暗忖莫不是皇后吹了“枕旁风”。 原本,因新帝后宫空虚,只有郭络罗氏一个皇后,不少大臣上书,请求选秀充实后宫,胤禩让晼晚操办选秀事宜,却不是为了充实后宫,而是为了挑选太子妃。 他只有弘旭一个儿子,登基不久就册封弘旭为太子,而且弘旭正好成年,也该要为他赐婚。好在胤禩也算是个开明的父亲,乐意让他自己挑选自己中意的姑娘。 但最后,弘旭谁也没瞧中,倒是因何焯回京任职,无意中与何婧再次相遇,得知何婧并无婚配,一定要娶何婧为太子妃。 何婧比弘旭大两岁,年近二十,这个年纪,就算选秀也不在年龄之内,更何况何焯并不是八旗中人,乃是纯正的汉人,朝堂上自然反对声一片,但胤禩一直觉得满汉一家,力排众议,让弘旭得偿所愿。 胤禩虽然性情温和,但并不代表没有主见,他早就意识到所谓的八旗制度诸多弊端,只是一时间难以改善,但册立一位并非出自八旗,更不是八大家的太子妃,也算是敲醒他们的警钟。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