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胡萝卜加大棒 (第4/5页)
楚了,我第一次叫你,你把A1文件夹递给我,第二次叫你,把A2文件夹递给我,千万不要搞错了。” 路上,南易临阵磨徐露这杆枪,磨不快也得磨光,人是必须带着的,徐露之前接触的是江湖派的生意风格,切换到斯文派必须适应一下,而且,她还没接触过商务对话与谈判,得学。 “还有,等下你的角色是我的秘书,不是仙露资本的副董事长,我介绍你的时候不会介绍职务,如果介绍你是副董事长,刘一博可能会和你对话,你这个空心货就被戳破了,会让他看低我们。” “我怎么就空心货了。”徐露底气不足地嗔怪道。 “你自己心里清楚,钱不是这么好挣的,老板不是这么好当的,肚里必须有货,肚里没货又想当老板,只能靠耍狠,这种人你应该知道不少,我在奉天各个市场都转过,发现不少热销商品,背后都有人在操控或企图操控批发渠道。” “知道啦!” 路上,南易让刚需靠边找地方停了一会,等徐露准备好,才又往东北软件过去。 1976年,煤气救护工刘一博被推荐上了大学,他在学物理和计算机之间选了后者。其实他当时也搞不清楚计算机与计算器有啥区别,只是这一误打误撞,让他赶上了信息革命的浪潮。 工学院本硕毕业后,刘一博在导师推荐下去美国留学攻读博士。他也因此成为华国首个计算机应用博士,后来回母校任教,33岁就成为了华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 创办东北软件纯属意外,用他自己的话说,“原本没想做企业,生下来了,不得不养而已”。 刘一博在美国留学时发现,科研机构拿自己的成果与产业界结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国内并没有这个条件,甚至很多人觉得教授下海,不太光彩。 好在工学院院长站出来支持:“我们可以做一个尝试,如果办砸了,我们永远不办就是了。” 于是,刘一博和两个同事带着三万块钱和三台破电脑,就开始了创业之旅。一开始并不太顺利,奉天乃至全国的软件产业都处在空白阶段,奉天还有很多人把软件当成洗发水。 东北软件的诞生和崛起与日企有很深的渊源,当时日本一家专门做汽车软件系统的阿尔派公司跑到工学院,希望搞产学研合作。 1991年,东北软件前身工学院阿尔派成立,由工学院占股51%,起初刘一博想着建个研究所,但去注册时工商部门只允许成立公司,硬是在工学院阿尔派研究所后面加上“公司”二字,尽管还加了括号。 日企的出现给了刘一博最宝贵的资本和经验,阿尔派的合作使得日本的订单纷至沓来,把东北软件带上了国际外包的道路。 如今,东北软件做日本软件外包业务如鱼得水,除了阿尔派的业务,其他几个日本软件公司也把它们的低端工作甩给东北软件。 南易对技术外包的了解不可谓不深,上辈子他就从事过这块业务,他深知软件外包的特点,那些大厂会甩出来的都是非核心业务,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研发成本。 特别是当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雇用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费用,在华国可以雇上一屋子。搞软件开发听上去非常有技术含量,但外包的工作往往做的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那部分。 尤其是很多日企都是先将各种框架写好,写代码的时候都有框架与模板,不鼓励创新。 对一家当下华国的软件公司而言,虽然做国际外包业务并不能吸收到太多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也做不到丰富的技术积累,但是却最容易实现盈利,最容易做到资金积累,有了资金,才能从事其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 华国的软件开发业务,南易要踩一脚,但他对面向普罗大众的软件和游戏开发却没什么兴趣,搞破解的工作室、达人太多了,正版软件一面世,各种破解版紧随其后满大街都是,利润都被搞盗版的赚走了,软件公司只能吃灰。 南易的定位非常清晰,在国内他只想搞行业解决方案,开发面对电信、税务、金融、电力和医疗这一类门槛比较高的行业软件,再对接大风车,先从外包开始,然后把EDA软件的核心慢慢吸收过来,走出一条自己的工业软件之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