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都是被抄书逼出来的 (第1/2页)
第五更送上,2200月票的加更,说到做到了,兄弟们还有月票吗?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张超这个太子洗马不务正业,好好的东宫差事不去干,非要请假赖在家。写了本三字经,然后又办了一个白鹿书院,还写了篇让整个长安都侧目的张氏家规。 现在,他这个白鹿书院山长,又跑来当了书院的历史先生,站在讲台上面,给下面五十个孩子讲上下三千年,今天是第一讲,讲盘古开天辟地。wap..OrG 张超讲故事还是挺有水平的,一来故事本来挺有趣,二来他讲的方法也挺新颖独特。既有收音机里儿童频道老爷爷讲童话故事的味道,又带着几分单田芳讲隋唐演义的感觉,甚至还刻意的模仿了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 这种混合后的味道,一年一班的五十个同学表示听的很来劲。一个个全都打起精神,竖起耳朵在听,没有一个搞小动作的,也没有一个交头接耳的。这并不仅是因为张超是给太子洗马的,也不仅是因为张超是书院的山长。 全是因为张超这种讲课方式太新颖好玩了,他们的先生只知道教他们背书背书还是背书,根本不讲什么意思,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枯燥的很。读错了,还要挨板子。 哪像山长,上历史课讲盘古,讲开天辟地。还这么声情并茂,讲的抑扬顿挫的。 今天副山长马周和其它四位先生,也都没上课,全都拿了张椅子坐在教室的后面听课。这也是张超要求的,以后书院里要定期举行这种听课,老师们一起轮流听某个老师的课,还要做笔记,给出评价,并提出建议。 这也是后世就有的一种教学方式了,为的是帮助教师们改进一些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马周原本还觉得给六岁孩童讲历史,完全没必要。他们能听的懂吗? 可是现在坐在这里,听着张超娓娓道来,而学生们听的聚精会神,马周怀疑自己了。原来历史还能这样讲呢,讲的这么有趣。张三郎的历史课本,用的不是史记一类的史书,而是用的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讲课,说中讲历史,倒不如说是在讲历史故事。 一个盘古开天,立即让这些孩童都喜欢上了。 一节课,张超只讲了这一个故事,盘古开天。中间他还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举手发言。虽然有些孩子回答的完全驴唇不对马嘴,可张超却没责罚他们,反而对他们提出了鼓励。 时间很快到了,负责书院洒扫的校工按时敲响了钟声,其它三个班自习的孩子立即欢呼着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玩去了。 张超也没拖课,他读书时就最讨厌拖课的老师。 收起自己的讲义,张超笑着道,“下课!” 一班的五十个孩子还意犹未尽,十分不舍得的站了起来。 ‘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 马周拿起自己的椅子,跟在张超的身后出门。 “别开生面,没想到你的历史课是这样的,真的很有趣。” 张超笑笑,“才启蒙的童子嘛,我不可能去教他们史记,或者春秋、左传。我编的这个上下三千年,也只是个历史的普通通俗读物而已,让他们对历史有点了解。” “虽然我只听了一章,可我感觉的出,你这本三千年和三字经一样都是启蒙好书。三郎,你应当请人多抄一些送出去,定能让你名声更高。” 抄书,张超对这个时期的这种书籍传播方式真的不太喜欢。太慢了,上次抄了千多本,可是请了一大群抄书人过来抄书。抄书的成本太高了,这让他又不得不考虑起雕版印刷来。 他甚至都考虑过弄活字印刷了。 但真正把印刷提到准备日程上来时,张超才发现他还是有些过于乐观了。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其实要简单,但却得一块块的刻板,刻板之后都是固定的,因此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 如果书的字数多,那么就得刻很多板,保管存放不易,也容易磨损。另外刻板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一旦一块板上一个字雕刻错了,那整块板可能都废了,前面的工作都白做了,费工也费板。 因此宋时毕升发明了胶泥子活字印刷,后来还从泥活字改良到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等,但活字印刷却一直没有真正普及开来。不但宋朝大多是雕板印刷,连明清时都是如此。 活字也一样有许多缺陷,比如每个字都得手工雕刻,费人力又费时间,雕刻活字比雕刻雕刻还费时间。另外单个字雕刻,还容易造成各个活字大小不均笔画精细不以,排字行距歪斜不整齐,甚至会出现活字高低不平,印刷时油墨不均等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单个活字雕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