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百开始崛起_第893章 拿头抗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第893章 拿头抗衡? (第1/3页)

    是的,这就像山林中遇见东北虎。

    最可怕的,绝不是虎啸,而是老虎的利齿尖牙。

    对战场上日军打击最大的,是那段彻底被炸飞的城墙。

    海量的砖块土疙瘩,铺天盖地的就向日军阵地上空飞去,然后重重的落下,直接下了一场砖石雨。

    趴在几百米以外还戴着钢盔的三营士兵都有七八人被砸伤,就更别说仅距离数十米的日军了。

    整个战场上最安全的位置莫过于距离爆炸点一百米的城门洞了,负责引爆的工兵排和李九斤七连一排都藏在哪儿,他们只需要蜷缩着将胸腹离开地面防止被震伤就好了。

    而天空中飞舞着的斤把重的砖头那是小个头的,七八斤的很常见,别说人脑袋了,就是房子也是一砸一个大洞。

    炮1连和三营机炮连已经瞄向日军阵地的16门82迫根本还没有开炮,城墙爆破就把日军防御阵地上砸了个哀鸿片野。

    如果让时空倒转一回,不知道崎良中玉会不会后悔如此部署防御阵地,但说实在话,他如果将防御部队都放在城头,恐怕结局不会比现在好上多少。

    坚固的城墙可以防机枪、步枪子弹,可防不了炮弹。

    去年松江一战,为了防日军重炮,松江城一个步兵军和几千青壮可是用几乎累吐血的劳力付出在城墙里挖掘工事才勉强抵御住重炮轰击,若没那些工事,光是重炮,都能让67军减员三分之一。

    山下中树中尉的头很疼,不是因为他看到一线阵地上布置的四个小分队60人被砸的头破血流,甚至很多人除了流血就没别的了,而是戴着钢盔的他也被一块大土疙瘩给砸了。

    若砸他的不是个黄土疙瘩,而是换成一块结实的青砖,看着头顶上几乎被砸成全景天窗屋顶的日本陆军中尉很清楚,那或许真不用感受现在头大如斗的感觉了。

    不用面对这个乱摊子,或许要幸福的多。

    数十吨飞到十几米甚至数十米高空的砖石落下来的势能,绝不亚于数十颗山炮炮弹落到阵地上。

    最少有百分之七十的房屋被可怕的落石雨给摧毁,连屋顶都被砸成筛子了,躲在里面的人又怎会幸免?

    能站人的屋顶在石头雨的摧残下薄如蝉翼起不到任何的防护作用,那一线彻底裸露的阵地呢?那自是不用说。

    大日本帝国陆军从建军之时都没那么奢侈过,还给步兵们的阵地上支个钢铁棚子,就亚洲这个落寞地界,那有什么高空抛物?

    所以,英勇的大日本帝国陆军们,在中国人不讲武德的‘高空丢石头’下,只能硬挺。

    能出声哀嚎的,那都是砸到胳膊腿而没砸到脑袋的,砸到脑袋的基本上都是去找他们的天照大神喝茶聊天打麻将去了。

    只是这个时间点不凑巧,再加上来的牌搭子有点儿多,估计天照大神这会儿很恼火。

    很多人都喜欢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那是因为他们没上过战场。

    上过战场的人会告诉你:有些时候,死亡,远比活着要幸福的多!

    就像在这里,砸到胳膊腿的日军其实比直接被砸死的同伴们要凄惨多了。

    生生被砸出来的新鲜骨茬儿让日军步兵们撕心裂肺的惨嚎声甚至传到了足足七百米外的王氏大宅区域。

    其实,骨头没有痛神经,就算胳膊被砸断,那一瞬间也没想象中那么疼,让头脑产生剧痛感的,还是来自肌肉组织里密集的神经群。

    当然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臂骨和腿骨就那么血里呼啦暴露于空气中的那种绝望感,才是最让人恐惧的,哭嚎有助于减轻涌来的巨大恐惧,这种心理,就和女子遇到难事会选择哭泣来减缓内心悲伤一样。

    没错,在遇到无可抵御的恐惧的那一刻,堂堂大日本帝国陆军勇士们也卸下坚强面具,变娘了!

    “小鬼子这是咋的了?”一直谨慎拿着瞄准镜搜索远方街道的沈老六眼角直跳。

    这杀猪般的惨叫声很容易让他联想到这帮鬼子不会是被冷大营长和李大连长拿着烧红的铁条来了个后入吧!

    如果是那样,可是真遭不住!

    李九斤:你吐槽冷营长,为毛还要带上我?

    “好好干你的活儿,那边打得越好我们越安全!”这次,轮到黑子吐槽沈老六了。

    “也是啊!都等了好半天了,小鬼子的援军咋还没来呢?咋,这是看不上谁呢?”沈老六将目光投向百米之外,脸上涌出不解。

    根据战前估算,如果中途阻拦不利,日本人的援军应该在战斗开始10分钟左右即可抵达,这会儿别说10分钟了,几个10分钟都有了,也没见一个鬼子过来,这不合理。

    “这会不会是和日军步兵大队长不在这里有关系?”黑子摇摇头,随便丢了个理由。“不管他战局怎么变,咱们执行战前顾队长规划好的战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